您的位置:

安徽农网首页 > 乡村旅游 > 乡村旅游 正文

站内搜索:

让客人上茶山、游茶园、品茶香,广西乡村——“沏”出茶旅好味道

2024/3/28 9:25:27 责任编辑: 萍萍

  春回大地草木新。漫山遍野的茶树嫩芽勃发、长势喜人。近日,广西各地迎来春茶丰收季,相继举办的丰富活动引得游客纷至沓来,上茶山、游茶园、品茶香,“茶旅”发展正兴旺。

  “各位旅客,欢迎来到美丽的三江侗族自治县,请跟随我往这边出站。”3月14日上午,一个800多人的研学旅游团由南宁东抵达三江南站,车站为他们开辟了专用出站通道,侗族客运员韦艳花全程提供服务。

  这些游客是来参加正在举行的2024年中国三江早春茶大会暨广西柳州三江茶文化活动的。近年来,三江县依托便利的高铁交通条件,将茶产业与侗族文化有机融合,不断丰富研学旅游产品。游客在了解侗族传统文化的同时,还可以体验采茶、炒茶、制茶、煮茶,这样的“寻味”之旅提升了外地游客到三江县开展研学旅游的热情。

  为满足游客的研学旅游需求,三江南站还结合客流特点,优化动车组列车运行方案,采取加开或重联等方式扩充运力。同时,结合“三江早春茶、敢为天下先”的地域文化品牌,因地制宜地规划和建设绿色生态茶园,在站管范围内开垦荒地0.67公顷,种植茶苗8万株,形成推介和传播三江“茶文化之乡”的高铁新名片。

  不久前,三江县三江口生态旅游区向良口乡产口村村集体经济及30余户入股农户分红近17万元。这已是景区连续第九年向村民分红。2023年11月,三江口生态旅游区成功晋级4A级旅游景区。景区将非遗项目、民俗演艺、采茶制茶体验等相融合,再把拦路迎宾、芦笙踩堂、百家宴、捶糍粑等侗族民俗风情也融合进来,不断丰富研学游、民俗游、生态游内涵,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居家办民宿、开餐馆、卖特产、当演员、做导游,让村民在家门口吃好“旅游饭”。

  连日来,贺州市昭平县各大茶园里的桃花迎春绽放,吸引不少游客前来踏春赏景。

  走进昭平县故乡茶博园茶叶种植基地,绵延起伏的茶山与盛开的桃花、碧水环绕的民居,勾勒出了一幅春天画卷。广西昭平县故乡茶业公司副总经理吴永英介绍,这片有机茶园有20多公顷,全部按规划套种上桃花和紫荆花,还专门准备了特色民族服装供游客穿戴拍照。

  昭平镇马圣村茶园基地,欢声笑语不断地从体验馆里传出来,游客们一边观赏茶园风光,一边围炉煮茶。“一段路、一幅画、一壶茶,游玩山水间,感受茶文化。”鹊鸣春茶业公司总经理罗述长介绍,他们结合有机茶产业发展,融入了采摘体验、亲子游乐、文化创意等元素,丰富了客人的选择,也留住了游客的脚步。

  昭平县按照“茶园景区化、茶旅一体化”思路,大力促进茶旅融合发展。“我们通过开发茶园观光项目,以茶为媒,发展茶旅经济,促进茶旅融合发展。”昭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徐懿萍介绍,昭平县锚定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,聚焦特色茶产业,加快推动昭平茶产业“一园四基地”一体化发展,不断完善现代茶产业园配套设施,筑巢引凤引进规模茶企集聚发展,努力把“一片叶子”打造成强县兴村富民的百亿级产业。

  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茶产业发展历史悠久,当地将茶产业与旅游资源结合,打造了六堡茶城、六堡茶特色小镇旅游乡、黑石山茶文旅综合体等茶旅景点。广西铸垠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陆洁雯介绍,公司参与相关茶旅项目,以茶基地为载体,为游客提供体验茶风俗、欣赏茶艺表演的场所。目前,茶基地增设茶乡度假项目,打造茶园民宿、茶汤温泉民宿、特色农家民宿等,建成后将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。

  近日,在百色市西林县足别瑶族苗族乡央龙村,有机茶园里的野生梨树花竞相绽放,为高山上的有机茶园带来了浓浓的春意。不少游客漫步在观光栈道上,呼吸着“春”的气息。近几年,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,央龙村积极打造茶旅经济,走上了农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。“自从九龙山打造成乡村旅游景点后,周末、节假日有很多游客来游玩,我们还卖饮料、特色小吃,收入很可观。现在不用外出务工,在家门口就有收入了。”央龙村村民项金求说。

( 来源:中国旅游报 作者:孟萍 )


【字体: 】【 打印 】【关闭此页


安徽农网版权及免责声明

① 凡本网注明“安徽农网”的信息作品,版权均属于安徽农网,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
   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安徽农网”。如有违
   者,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
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“安徽省气象台”或“安徽省农业气象中心”的气象预报与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产品,
   未经气象主管部门许可,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转载、摘编和发表。如有违者,气象部门将依法追究
   其法律责任。

③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安徽农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根
   据“文责自负”的原则,该作品并不代表本网观点。

④ 如因本网发布的作品内容涉及版权或存在其他问题,请于文章发布后的30日内与安徽农网联系。

※ 联系方式:电话:0551-2290197 传真:2874926
   ahnw@mail.hf.ah.cn ahnw@ahagri.com